生物質顆粒生產工藝流程
發布日期:2020-11-05 作者: 點擊:
生物質顆粒生產工藝流程詳細介紹
生物燃料顆粒生產制造由原料、篩分、干躁、颶風分離出來、成形造粒、冷卻、篩分、制成品等全過程構成,另外,各一部分都裝有嚴苛的品質視頻監控系統,以保證 商品的質量。
原料堆放場:原料以木屑為主導。原料庫總面積500平米上下,為確保燃料正常、不斷生產制造,必須較少確保半個月上下生產制造的原料要求。因而需堆積500~600噸原料。原料庫構建頂篷防水防雨、避雷、抗風,與廠區和宿舍區的安全距離超過50米,距道路超過30米,距配電變壓器超過30米,并采用隔離措施和設定完善的防火安全服務設施,以保證安全。
篩分:原料根據絞龍輸送機傳至篩分機(5kW)開展篩分,明確提出很大物塊或釘子等臟物。
干躁:生物質燃料成形燃料對原料的水分含量有較嚴苛的規定,原料歷經篩分后,根據絞龍輸送機傳至手動式烘干設備根據暖風開展干躁。
颶風分離出來:原料風干后在傳輸的全過程中,根據后有很多的體內濕氣存有,根據旋風分離器將體內濕氣排出去。該系統配置2臺旋風分離器,成形后的燃料經冷卻后亦必須旋風分離器對成形燃料和體內濕氣開展分離出來。
原材料運輸:本系統軟件貨運物流傳輸必須相對的傳送帶設備。依據必須,此次設計方案選用了螺旋運輸機、絞龍輸送機和斗提機將原材料傳至相對的機器設備。
造粒成形:生物質顆粒燃料成形機為生產流水線主要設備,本系統軟件選用經財政部評定的485型生物質顆粒燃料顆粒機,輸出功率96kW,生產量達到 1.5噸/鐘頭。該機器設備能夠可用木屑、玉米秸桿、豆秸、棉秸和花生殼等不一樣原料,機器設備運作平穩。生產加工而成的木制顆粒燃料相對密度能夠做到1.0-1.3噸/立方。本系統設置3臺顆粒機,其中2臺應用,一臺預留。
冷卻:進料生物質燃料時顆粒燃料溫度達到80~90℃,構造比較松馳,非常容易粉碎,須歷經倒流式冷卻系統軟件,冷卻至常溫下后才可封袋進庫或經帶式輸送機和斗提機送進倉筒。此套設備設立冷卻離心風機和旋風分離器,可將提取的粉末狀回到到前邊工藝流程,開展再制粒。
挑選:歷經冷卻后的顆粒燃料,選用震動篩開展挑選,需歷經挑選,將邊料挑選出去,保證 生物質顆粒燃料的原廠品質。歷經挑選出去的邊料,回到到前邊工藝流程,開展再制粒。
制成品倉:將生產加工后的制成品顆粒,經斗提機送進制成品倉,以便封袋進庫。
封袋進庫:此次設計方案選用包裝皮帶輸送機開展計量檢定和入帶包裝,送進制成品庫。